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拼音、解释、组词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简介:

shè huì/kuài zhǔ yì jiào/jiāo yù yùn dòng
简称“四清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初,中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中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运动延续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为止。这次运动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

  • AI解释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一术语在中国历史上指的是1963年至1966年间中国共产党内部和部分农村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个运动旨在加强共产主义信念,提高党员及群众的政治觉悟,并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以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为主要内容。

详细解释

  • 目的: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和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道德素质。
  • 内容:包括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进行自我反省与互助批评等。
  • 形式:通常采取学习小组、座谈讨论等形式,在较长时间内开展此类教育活动。

造句

  1.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部的重要政治活动之一,它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党员的思想统一和组织建设。
  2.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青少年通过参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洗礼,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3. 尽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已经结束多年,但其在历史上的影响依然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
  4. 那时候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多项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相呼应的主题活动,大家积极参加,受益匪浅。
  5. 对于那段历史,我希望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正面和负面效应,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分词解释

shè

1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春~。秋~。~日。~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2 团体或机构:报~。结~。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

1 生养:~龄。节~。生儿~女。2 养活:~婴。哺~。培~。抚~。养~。3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智~。体~。美~。教书~人。

yùn

1 循序移动:~行。~动。~转(zhuàn )。2 搬送:~输。~载。~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力。~销。空~。海~。3 使用:~用。~算。~笔。~筹(制定策略)。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气。命~。幸~。国~。5 南北距离:广~百里。6 姓。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