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标的拼音、解释、组词
督标的简介:
dū biāo
1.清朝总督所辖部队的编制单位。一标有三营。
1.清朝总督所辖部队的编制单位。一标有三营。
- AI解释
《督标》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可能需要具体语境来确定其准确含义。从字面上来看,“督”意味着监督或督促;“标”,既可以指标志、标准,也可以指军队编制单位中的一个级别。“督标”这个词,在清代历史文献中较为常见,通常指的是清朝时期一种特殊的军事建制。
清代军制
在清初,为了加强满洲八旗以外的汉人、蒙古等族武装力量,并加强对这些地方部队的管理与协调,设立了“督标”制度。具体而言,“督标”的设立是在特定地区的总督或巡抚管辖之下,通过组建新的军事单位来补充和强化当地防御体系。
造句
- 清朝前期,在南方地区实行了督标制度,用于加强边防力量。
- 督标的设置初衷是为了弥补八旗之外的兵力不足问题,增强了地方军力。
- 乾隆年间,为了镇压回民起义,朝廷增派了额外的督标军队前往平叛。
- 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部分督标也开始装备现代化武器。
- 在历史小说中,主人公常被描绘为督标的将领,在保卫边疆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请注意,由于“督标”一词较为专业且带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上述解释及造句基于对清代历史的理解而构建,可能不完全准确反映其所有含义或用途。如果需要更精确的信息,请参考相关史书或学术著作。
分词解释
督
dū
1 察看;监管:监~。~办。~导。~察。~促。~师。~率(shuài )(亦作“督帅”)。~战。~学。2 责罚:~过(督察责备)。~责。3 古代将官名:都~。~邮。~护。总~。提~。~抚。
标
biāo
1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本。治~不治本。2 记号:商~。路~。~记。~志。~尺。~语。3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明。~题。~价。~榜(原为揭示、表明;后引申为宣扬、吹嘘)。4 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亦指优胜:锦~。夺~。5 对一项工程或一批货物,依照一定的标准,提出价目,然后由竞争厂商选择,决定成交与否:投~。招~。6 准的(dì),榜样:目~。~领(杰出人物)。7 风度,格调:~格。8 中国清末陆军编制的名称,约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亦用作计量军队的单位:一~人马。~下(➊总督、巡抚、提督等称归自己管辖的军队;➋下级武官对长官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