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奏的拼音、解释、组词

纠奏的简介:

jiū zòu
1.谓举察其罪,上奏朝廷。

  • AI解释

实际上,“纠奏”这个词汇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标准词语,它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过,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根据历史资料,“纠奏”的意思主要是指臣子向皇帝或上级官员报告下属官员的不法行为或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详细解释

  1. 纠: 检举、纠正。
  2. 奏: 向上级或君主报告情况,请求指示或裁决。
  3. 纠奏:即检举并上奏。在古代官僚体制中,臣子可以向上级官员或者皇帝举报某些行为不当的下属官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造句

  1. 唐朝贞观年间,魏征曾多次进行纠奏,向唐太宗李世民报告一些贪官污吏的行为。
  2. 纠奏制度是中国古代朝廷内部的一种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警示官员遵纪守法的作用。
  3. 明朝的一些谏臣为了国家利益,敢于纠正错误、纠奏不公行为,体现了他们忠于职守的精神。
  4.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纠奏是士大夫阶层展现忠诚与担当的重要方式之一。
  5. 按照古代官制规定,如果发现有违法乱纪现象,官员应立即纠奏,以维护公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分词解释

jiū

1 缠绕:~缠。~纷。2 矫正:~偏。~正。3 集合(含贬义):~合。

zòu

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3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