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繻郎的拼音、解释、组词
弃繻郎的简介:
qì rú láng/làng
1.弃繻生。郎,对少年的通称。
1.弃繻生。郎,对少年的通称。
- AI解释
《弃繻郎》这个词并非一个固定的历史典故或成语,而是来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在历史文献中,“弃繻”和“弃繻郎”分别有明确记载。“繻”,是古代用作凭证的一种布帛。而“弃繻郎”是指春秋时期鲁国的季梁,他因拾金不昧的故事被人们传颂。
详细解释
-
弃繻:根据《左传》记载,“繒(古同‘絺’)”是古代的一种细布或丝织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作为凭证的丝帛。鲁国大夫季梁有一次外出,拾到别人遗失在途中的丝帛(繻),他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把它归还给失主,这样的行为称为“弃繻”。
-
弃繻郎:由于季梁的行为体现了高尚品德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后世就以“弃繒郎”来称呼那些拾金不昧、诚信守法的人。这个词更多时候用于形容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物形象。
造句
- 学校表彰大会上,张老师被授予了“弃繻郎”的称号,因为他经常帮助同学拾遗补漏。
- 小明捡到了同学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钱包,他坚持等失主回来归还,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新时代的弃繒郎。
- 李华一直被大家称为“弃繻郎”,因为她对每一件小事都认真负责,诚实守信,从不轻易承诺。
- 王老师以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在学校被评为“弃繒郎”。
- 在这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小林同学展现了拾金不昧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被誉为新时代的弃繻郎。
注意:以上造句中的“弃繒郎”的意思是对季梁故事的一种精神概括,并不是指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职衔或头衔。在现代语境中,“弃繒郎”更像是一种对品德高尚行为的赞美和表彰方式。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