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餉的拼音、解释、组词

边餉的简介:

biān xiǎng
1.见"边饷"。

  • AI解释

边餉》一词,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或不存在。不过,根据历史文献和古代文献中的记载,“边餉”是指边疆地区的军饷或者用于边境戍守、屯田等开支的一种财政支出方式。

详细解释:

  1. 定义:“边餉”主要是指宋朝时期为满足驻扎在边疆的军队的粮食供给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财源,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官俸或民间商业税。这些军饷不仅包括了士兵的基本生活物资如米粮、布匹等,还包括用于维护边境防御设施的资金。

  2. 用途边餉主要用于保障驻扎在边疆地区的宋朝军队的粮食供给,以及支持军事行动和边防工程的建设与维护。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维持边疆稳定的重要财政手段之一。

  3. 意义:“边餉”的设立反映了宋朝政府对边境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财政管理方式之一。

造句:

  1. 宋朝为了加强北方边防,在辽和西夏的边界设置了许多驿站,并建立了相应的边餉制度来保障士兵的生活。
  2. 在金兵不断南侵的情况下,宋王朝不得不增加边餉拨款,以确保前线将士能得到充足的补给。
  3. 边餉的合理分配与管理对于稳定边境局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
  4. 每当战事吃紧时,朝廷就会紧急调集边餉支援前线,保障军队能够持续作战。
  5. 通过实施有效的边餉制度,宋朝成功地维持了较为稳定的边界环境,减少了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

分词解释

biān

1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缘。~沿。2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疆。~界。~防。~境。~陲(边境)。3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三角形。4 旁侧,近旁:身~。~锋。5 方面:~干(gàn )~学。6 表示方位:上~。外~。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