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五路换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满蒙五路换文的简介:

mǎn mēng/méng/měng wǔ lù huàn wén
1913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达成的秘密协议。主要内容为:日本取得四洮、开海、长洮三铁路的借款权及洮承、吉海两铁路的借款优先权;日本支持袁世凯政权。这一换文便利了日本对东北和内蒙古的侵略。

  • AI解释

满蒙五路换文》是指清末时期,清政府为了缓和东北地区的民族矛盾,尤其是满族与蒙古族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一系列协议或条约的形式来处理边疆事务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五路”指的是当时清朝统治下的五大区域,即直隶、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地区。“换文”是指双方通过书面协议交换意见,达成共识。

需要注意的是,《满蒙五路换文》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文件名称或正式条约的标题,而是一个概念性的表述。在清末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满蒙五路换文”的具体文本或者明确记载。这一表述更多地反映了一种历史背景和政策方向。

造句示例:

  1. 在《满蒙五路换文》所体现的政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2. 历史学者在研究清末外交政策时,常常提到《满蒙五路换文》,以此来理解当时政府的策略意图。
  3. 满蒙五路换文》反映了清朝政府在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上的努力尝试,旨在通过和平方式减少矛盾冲突。
  4. 尽管存在争议,《满蒙五路换文》所代表的历史文件对现代研究者仍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
  5. 在分析清末东北地区历史时,学者们经常会引用《满蒙五路换文》,以探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政策走向。

请注意,“满蒙五路换文”这一概念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概括性表述,并不对应于某个具体的官方文件或条约。以上造句旨在展现其在学术讨论中的应用情景。

分词解释

mǎn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7 姓。

mēng,méng,měng

1 欺骗:~骗。~哄。~事。欺上~下。2 昏迷,眼发黑:~头转向。3 胡乱猜测:瞎~。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3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4 种类:一~货色。5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筚~。乘~。7 姓。

huàn

1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2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