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之乎者也的拼音、解释、组词

满口之乎者也的简介:

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
满口文言词语。指人物的书呆子气。

  • AI解释

满口之乎者也》这个词语并非标准汉语词汇,但从其字面来看,“满口”表示说话时充满了某种语言或言辞特征,“之乎者也”是中国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四个虚词。因此可以理解为形容某人说话总是使用一些较古雅或文绉绉的词语,给人一种老学究、装腔作势的感觉。

在文学创作中,可以将“满口之乎者也”的意思引申为某人的语言风格偏向书面语或者过于讲究辞藻,以至于显得不太自然或难以理解。这种表达方式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幽默或是讽刺的态度,并非指一个人真正拥有渊博的知识或高超的文采。

以下是五个使用“满口之乎者也”进行造句的例子:

  1. 老李一开口就满口之乎者也,搞得大家都一头雾水。
  2. 小王今天特别注意语言修饰,满口之乎者也,好像在开读书会一样。
  3. 看他说话的样子,就知道是个满口之乎者也的人。
  4. 这次演讲别再满口之乎者也不行了,我们要讲得通俗易懂些。
  5. 她的丈夫满口之乎者也,每天念念有词,搞得她都不忍直视。

分词解释

mǎn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7 姓。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2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3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4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5 古同“呼”,呜呼。

zhě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1 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你去,我~去。2 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一点儿~不错。3 在复句中表转折意:虽然你不说,我~能猜个八九不离十。4 文言语气助词(❶表判断;❷表疑问;❸表停顿;❹形容词尾)。5 表示容忍或承认某种情况:~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