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耕水种的拼音、解释、组词

火耕水种的简介:

huǒ gēng shuǐ zhòng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先用水烧去林木野草,再引水灌溉,种植农作物的耕种方式。见「火耕水耨」条。晋.陆云.答车茂安书:「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

1. 先用水烧去林木野草,再引水灌溉,种植农作物的耕种方式。参见「火耕水耨」条。晋.陆云〈答车茂安书〉:「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

词语详解:火耕水种

释义: "火耕水种"是一种古代农业生产方式。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烧荒(即火烧田地)和灌溉来种植农作物。通常,农民会在春季或者雨季之前,选择适当的草地或森林进行焚烧,以促进土壤肥沃,并清除杂草和其他植物的竞争;然后利用河水或者其他水源对土地进行浇灌,使土壤湿润,便于播种。

特点: 1. 依赖自然条件火耕水种主要依靠气候和水资源的配合。 2. 简单粗放:这种方法相对于精细农业而言较为简朴,操作相对简便但效率不高。 3. 促进土壤肥沃:通过火烧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造句示例

  1. 古代农民在江南水乡采用火耕水种的方式,在河岸边围垦种植水稻,取得了丰收。
  2. 历史文献记载,在先秦时期,黄河以南地区普遍使用火耕水种的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的组织。
  3. 火耕水种是古人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发明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虽然简单粗犷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4. 通过研究古代的火耕水种方法,现代农民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农业智慧,并在适合的地方借鉴这些经验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5. 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且河流众多,“火耕水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词解释

huǒ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速。十万~急。3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4 发怒,怒气:~暴。~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6 形容红色的:~红。~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gēng

1 用犁把土翻松:~种(zhòng )。~作。~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劳动,如“着意~~,自有收获”)。笔~(喻写文章)。舌~(喻教书)。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zhǒng,zhòng,chóng

1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差(chā),2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子。~禽。~畜。撒~。配~。3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族。4 量词,表示类别、式样:~~。两~人。5 指胆量或骨气: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