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肄的拼音、解释、组词

训肄的简介:

xùn yì
1.犹训习﹐教习。

  • AI解释

词语“训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可能出自古代文献。根据字面拆解,“训”一般指的是教导、教育,“肄”则有练习、修习之意。“训肄”结合来看,可以理解为受教或学习的过程和内容。

详细解释

  1. :教授、教导的意思。
  2. :指学习、练习,也指学生上课的场所。有时还含有“勤勉努力”的意思。
  3. 训肄: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通过教育和学习来培养和完善自己的过程或内容。

造句

  1. 古代的士子们常常在科举考试之前进行系统化的训肄,以期在仕途上取得好的成绩。
  2. 在古代的私塾中,孩子们除了熟读经典之外,还要接受各种训肄来提高自身的文武双全素养。
  3. 由于缺乏良好的训肄环境和个人努力,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
  4. 现代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思想品德、体能等方面的训肄
  5. 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重视家庭内的训肄,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以上为对“训肄”的解释及其五个造句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训肄”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因此以上例子多是基于其可能的意义构建的示例。

分词解释

xùn

1 教导,教诲:~诫。~蒙(教育儿童)。~迪(教诲开导)。教(jiào )~。培~。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3 典式,法则:不足为~。4 解释词的意义:~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故”、“诂~”、“故~”)。~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1 学习;练习。如:肄习;肄业。《説文•聿部》:“,習也。肄,篆文。”2 检查;査验。《漢書•酷吏傳•義縱》:“歲餘,關吏税肄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直甯成之怒。’”3 蘖;嫩条。《廣韻•至韻》:“肄,嫩條也。”4 余。《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晋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5 劳苦。《玉篇•帇部》:“肄,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