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罪的拼音、解释、组词
谁之罪的简介:
shuí zhī zuì
长篇小说。俄国赫尔岑作于1841-1846年。大学毕业生克鲁采费斯基为谋生到一退职将军家任家庭教师,与将军的私生女柳邦卡相爱结婚。贵族青年别里托夫厌倦了漫游生活,回乡结识克鲁采费斯基夫妇。不久,别里托夫与柳邦卡产生了爱情,但终因精神上的压抑而再度出国,柳邦卡一病不起,克鲁采费斯基也忧郁难平。
长篇小说。俄国赫尔岑作于1841-1846年。大学毕业生克鲁采费斯基为谋生到一退职将军家任家庭教师,与将军的私生女柳邦卡相爱结婚。贵族青年别里托夫厌倦了漫游生活,回乡结识克鲁采费斯基夫妇。不久,别里托夫与柳邦卡产生了爱情,但终因精神上的压抑而再度出国,柳邦卡一病不起,克鲁采费斯基也忧郁难平。
- AI解释
词语“谁之罪”在中文中通常用于探讨某个事件、问题或后果的责任归属,常带有疑问性和批判性。它既可以用来追究具体人物或组织的责任,也可以泛指某种情况下的责任归属不明确。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这个词组直译是指谁应该为某件事负责。
- 深层含义:“谁之罪”在使用时往往带有探寻、质疑的态度,可能是对某个现象的不满或是对问题根源的一种探索。它强调了对责任归属的关注和讨论。
造句
- 在那次交通事故中到底是谁的责任?这真是一个“谁之罪”的问题。
- 这起案件究竟应该归咎于哪一方?这恐怕是一个“谁之罪”的难题。
- 城市规划中的绿化项目为何效果不佳?难道这就是一个“谁之罪”的问题吗?
- 企业内部的管理失误导致了巨大损失,现在大家都在问,“谁之罪”?
- 网络上的假消息泛滥成灾,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这恐怕又是一个“谁之罪”的话题。
这些句子展示了在不同的语境中,“谁之罪”这个词组的应用场景,从具体事件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谁
shuí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罪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