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的拼音、解释、组词
西都的简介:
xī dū/dōu
1.古都名。(1)周武王都镐﹐至成王时别营洛邑为东都﹐因称镐京为西都。《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2)新莽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建洛阳为东都﹐因称常安(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为西都。(3)东汉都洛阳﹐因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都。汉班固《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惟长安。"(4)唐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5)唐宝应元年(762年)以凤翔府为西都﹐不久罢。(6)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建都开封府﹐号东都﹐因改唐东都河南府
1.古都名。(1)周武王都镐﹐至成王时别营洛邑为东都﹐因称镐京为西都。《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2)新莽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建洛阳为东都﹐因称常安(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为西都。(3)东汉都洛阳﹐因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都。汉班固《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惟长安。"(4)唐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5)唐宝应元年(762年)以凤翔府为西都﹐不久罢。(6)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建都开封府﹐号东都﹐因改唐东都河南府
- AI解释
《西都》,这个词语通常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汉朝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西都”常用来指代长安,因为它位于西方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地理概念中,方向并不完全固定不变,因此“东都”“西都”等称呼会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有所变化。
详细解释
- 地理意义:主要指的是汉朝时期的首都长安。
- 历史背景:“西都”的称号主要是相对于洛阳而言的。在西汉时期,长安是其政治和文化中心;到了东汉时期,都城迁至洛阳后,长安就被称为“西都”。
- 文学意义:在古代文人笔下,“西都”往往带有怀古、思乡或表达某种情感色彩的意义。
造句
- 在杜甫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唐朝初期繁荣景象的怀念之情,其中一句就是:“忆昔西都是故国,当时宫阙锁秋云。”
-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作品《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虽然这句并非直接提及西都,但其意境可以让人联想到西汉时期的长安。
-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此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西都,但描述了汉朝初期长安的社会状况。
- 《汉书》中有记载:“至高祖起事沛县,遂有天下。其后六王咸承恩泽,皆以贤良为上大夫。”此句也没有直接提及西都,但是描述的是西汉初年的历史背景。
- 清代学者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有一句话:“长安自武帝以后,宫室园囿,益加壮丽。至和帝时,则有‘延寿殿’等七十二所。”这句话虽然不是直接描述西都,但提到了西汉时期长安的繁华景象。
以上造句展示了“西都”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具有的背景或象征意义,体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分词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