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诬民的简介:

wū mín
1.欺蒙百姓。 2.诬陷臣民。

  • AI解释

诬民》这个词组通常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历史、文学或法律术语,而是一个较口语化的表达。它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某些人对民众进行不实的指控或诽谤的行为。“诬”意为捏造事实、冤枉,“民”指的是百姓、人民。

解释: - :意指故意说谎,捏造事实。 - :这里指普通大众,百姓。

综合起来,《诬民》指的是恶意地用不实之词诽谤或陷害广大民众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涉及权力滥用、道德沦丧等方面,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挑战和破坏。

以下是五个使用“诬民”一词的句子:

  1. 政府必须正视群众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无端将一些罪名强加在他们身上,进行诬民
  2. 这些官员常常以权谋私,在民众中制造对立情绪,甚至进行诬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3. 在疫情期间,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散播谣言,对疫情防控人员进行诬民攻击,这种行为必须得到制止。
  4. 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恶意捏造事实,诽谤一些无辜群众,进行了严重的诬民活动。
  5. 警方采取措施打击诬民现象,确保社会秩序稳定,保护普通百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分词解释

1 人没有做坏事,硬说他做了坏事;把没有的事说成有:~蔑。~赖。~陷。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