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护的拼音、解释、组词

督护的简介:

dū hù
1.武官名。晋置。为方面镇将的部将。 2.谓监督(军事)。

  • AI解释

《督护》一词,通常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指的是当时北方地区地方军政长官的一种职衔。督护是汉代以来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官员,到了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为地方上的高级行政与军事长官,负责对所辖区域的治安、税赋等进行管理,并兼有军事指挥权。

造句示例:

  1. 《晋书》记载:“督护者,汉之戊己校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督护就是汉代戊己校尉这一职位的继承和发展。
  2. 在北魏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朝廷设立了督护制度来管理北方地区。例如,“北魏太武帝年间设置了多个督护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3. 《资治通鉴》中曾记载:“北齐高祖在平定黄门督护杨玄之叛乱后,并没有处决他,而是任命其为镇北大将军、河内太守,给予重新使用的机会。”这句话说明了即使是在战争或叛乱之后,督护职位也并非不可替代。
  4. 唐朝初年,为了稳定北方边境,继续沿用了督护制度。例如,“唐朝初年,在对突厥的军事行动中,曾设立过多个督护府来指挥边疆战事。”
  5. 某些历史小说或影视剧中也会提到“督护”,如:“在《三国演义》里,魏国为了防御北方,设置了众多督护,负责边境的安全。”

这些例子和造句展示了“督护”这一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应用及变化。

分词解释

1 察看;监管:监~。~办。~导。~察。~促。~师。~率(shuài )(亦作“督帅”)。~战。~学。2 责罚:~过(督察责备)。~责。3 古代将官名:都~。~邮。~护。总~。提~。~抚。

1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2 救助:~护。3 掩蔽,包庇:~短。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