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止渴的拼音、解释、组词

梅林止渴的简介:

méi lín zhǐ kě
看到梅林就可以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望梅止渴」。见「望梅止渴」条。

2.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源,提供参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1>行役2>,失汲道3>,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饶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 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雄才大略,多权诈,能作诗文。起兵追击黄巾贼,讨伐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封为丞相,官拜大将军,爵号魏公,后死于洛阳。子曹丕篡汉,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2) 行役:行军。 (3) 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 梅:性耐寒,叶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色红或白。果实味酸,可食。 (5) 饶子:多子,指梅树上结了很多果实。

3.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汉末年,曹操带领著大军要去讨伐张绣,走到半路,因为天气十分炎热,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个个都又渴又累。此时足智多谋的曹操,心生一计,就对士兵们说:「弟兄们,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结满了又酸又甜的果实,可以生津解渴。」士兵们听到之后,每个人脑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带著甘甜的味道,嘴里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借此终于找到水源,解除部队没水喝的窘境。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望梅止渴」,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实际上,“梅林止渴”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俗语,从名称来看似乎是由“梅林”和“止渴”两个部分组成。这里可能是指将“梅林”与“止渴”这两个词关联起来创造的一个表达方式。“梅林”指的是种有梅花的森林或者园林,“止渴”则是指解除口渴的意思。

如果按此理解,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在某处梅林中,通过某种方式或资源解除了人的口渴。但实际上,“梅林止渴”的表述并不常见,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场景来灵活运用。

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个意境,可以将它简化或扩展。例如:“在梅林中发现的天然果汁解决了我们的口渴问题。”这样的表达更加明确和贴合实际用途。

以下为基于“梅林”与“止渴”结合后的五个造句:

  1. 他们走进了梅林深处,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清凉解渴的野生果子。
  2. 我们在徒步旅行中来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梅林,正当我们口干舌燥之时,一阵风吹来,带来了梅香和丝丝凉意,犹如自然送上的止渴佳品。
  3. 梅林不仅是赏花的好地方,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人们还可以找到一些野生水果来解渴。
  4. 他们在徒步过程中迷路了,正当大家口渴难耐时,发现了一处天然的梅林,找到了解渴的方法。
  5. 虽然梅林中没有提供食物或水源,但是这里的空气湿润、树木茂密,让我们暂时缓解了口渴。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梅林”和“止渴”的关联而创建的,并不是固定成语。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méi

1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花。~子。2 姓。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zhǐ

1 停住不动:~步。截~。2 拦阻,使停住:~痛。禁~。3 仅,只:~有此数。不~一回。4 古同“趾”,脚;脚趾头。

1 口干想喝水:口~。解~。2 喻迫切地:~望。~盼。~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