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筠之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松筠之节的简介:
sōng yún zhī jié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用以比喻坚贞的节操。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用以比喻坚贞的节操。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松与竹岁寒不凋,用以比喻坚贞的节操。隋书˙卷六十六˙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亦作松筠之操。
1. 松与竹岁寒不凋,用以比喻坚贞的节操。《隋书.卷六六.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也作「松筠之操」。
《松筠之节》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所寄托的情感和品格追求,其中“松”、“筠”指的是两种植物:松树和竹子。这两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高洁、坚韧不拔的象征。“松筠之节”的意思是形容人的高尚情操和坚贞品质。
详细解释
- 松:指松树。古代文人常将其比喻为忠臣或清官,松树四季常青,即使在严冬也不凋谢,象征着正直、高洁。
- 筠:指的是竹子。竹子有“虚心”和“挺拔”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用来象征谦逊与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
造句
- 李教授一生清廉自守,以松筠之节闻名于世。
- 虽然遇到再多的困难挫折,他依然保持着松筠之节的品格。
- 这个团队就像竹林一样紧密团结,展现了深厚的松筠之节精神。
-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始终保持松筠之节的风骨,从不退缩。
- 他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仅如松一般挺拔,更像竹一样坚韧,展现出真正的松筠之节。
这些句子展示了“松筠之节”这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既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品质,也能表达团队或组织的精神面貌。
分词解释
松
sōng
1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针。~脂。~香。~子。2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土质~软。3 宽,不紧张,不严格:规矩太~。~懈。4 放开:~手。~绑。~心。5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鱼~。6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