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的拼音、解释、组词

期期艾艾的简介:

qī qī ài ài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期期」,口吃重言的样子。语出《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艾艾」,口吃重言的样子。#语出晋.裴启《语林》。「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结巴的样子。

2. 1、「期期」:《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1>廷争之彊,上2>问其说,昌为人吃3>,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4>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注解〕 (1) 周昌:?∼西元前192,西汉沛县人。秦时为泗水卒史,后从刘邦定天下,封汾阴侯。为人性直敢言,口吃。高祖欲废太子立赵王,力争不屈。后为赵王相,赵王遭吕后毒杀,遂称病不朝。卒谥悼。 (2) 上:指汉高祖刘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人,汉代开国之君。刘氏先项羽入关中,降秦王子婴,项羽封为汉王。后刘邦定三秦,俟时机成熟,灭羽而有天下,国号汉,定都于长安。在位十二年崩。 (3) 吃:音ㄐ|ˊ,说话结巴、言语困难的样子。 (4) 期期:期,通「极」。周昌因口吃,重复说成「期期」。 2、「艾艾」:#晋.裴启《语林》(据《太平御览.卷四六四.人事部.讷》引)邓艾1>口吃2>,常云艾艾。宣王3>曰:「为云艾艾,终是几艾?」答曰:「譬如凤兮凤兮4>,故作一凤耳。」 〔注解〕 (1) 邓艾:西元197∼264年,字士载,三国魏义阳棘阳人。司马懿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后出参征军事,迁南安太守。高贵乡公即位,封方城亭侯,后迁征西将军,进封邓侯。景元四年,率军征蜀,攻入成都,蜀主刘禅降。后遭钟会诬陷,与其子均见诛,其妻与孙放逐西域。 (2) 口吃:说话结巴、言语困难的样子。吃,音ㄐ|ˊ。 (3) 宣王:司马懿(西元179∼251),字仲达,三国魏温县人。有雄才,多权变,文帝甚亲重之,屡出师与蜀相诸葛亮相抗,使亮不能得志于中原,后以丞相执国政。其孙司马炎终篡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为宣帝。 (4) 凤兮凤兮:出自《论语.微子》,原文为「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兮凤兮」为叠句用法,意为「凤啊!凤啊!」〔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3. 「期期艾艾」系由「期期」及「艾艾」二语组合而成。「期期」是出自《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周昌和汉高祖刘邦为同乡,一起在沛县起兵,入关中,降秦王子婴,后又击败项羽,刘邦因此建立汉朝成为天子,周昌则被封为汾阴侯。周昌的性情急燥耿直,对任何事都直言不讳,刘邦很敬畏他。刘邦打算废太子,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大臣都认为不妥,因为太子是皇后吕氏所生,而赵王则是戚夫人所生,按照常规应由皇后的儿子为继承人。刘邦问周昌的意见,周昌也非常不赞同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因为有口吃,加上又急又怒,原来想说「臣期(极)知其不可」、「臣期(极)不奉诏」,却说成「期期」,引得刘邦大笑,这件事就此作罢。「艾艾」则是出自晋.裴启《语林》。根据记载,三国时魏国大将军邓艾也有口吃的毛病,他在讲到自己的名字「艾」时,老是重复说成「艾艾」。当时的丞相司马懿听了故意问他:「你一直说『艾艾』,到底是多少个『艾』?」邓艾则回答:「就如『凤兮凤兮』代表一个『凤』是一样的。」「凤兮凤兮」出自于《论语.微子》,是楚人接舆唱给孔子听的一首歌中的首句。原歌为:「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兮凤兮」是诗歌中常用的叠句,意思和一个「凤兮」相同,邓艾便以此为比喻。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结巴的样子。

1. 期期,说话不流利的样子。艾艾,说话结舌的样子。【例】他站在台上期期艾艾的回答问题。

1. 期期,说话不流利的样子。参见「期期」条。艾艾,说话结舌的样子。参见「艾艾」条。期期艾艾形容口吃。《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劳航芥也期期艾艾的回答了一遍。」《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期期艾艾,口讷之称。」

期期艾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卷八十五·留侯世家》,形容一个人说话结巴或者口吃。具体来说,“期期”和“艾艾”两个词都是模拟口吃的发音状态,其中“期期”多用来形容声音断断续续、迟疑不决的样子;而“艾艾”则侧重于表达重复啰嗦、言语含糊的特点。

成语解析: - 出处:《史记·卷八十五·留侯世家》 - 读音:qī qī ài ài - 释义:形容人说话结巴或口吃,用以讽刺说话不流畅者。 - 注解:“期”字是“犹豫”的意思;“艾”在古文中常被用来表示重复或迟疑。两个词连用,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因口吃而说话断断续续、反复啰嗦的情形。

5个造句:

  1. 小明上台演讲时,由于紧张导致他期期艾艾说不出完整的话。
  2. 老王是个口吃的患者,所以他平时会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讲话以免出糗,因此大家都说他说话总是期期艾艾的。
  3. 在课堂讨论中,那个同学因为紧张而显得期期艾艾,影响了表达效果。
  4. 小华在辩论赛上遇到了对手的反驳,本来想迅速回应却变得期期艾艾起来,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5. 老板讲话一向直截了当,这次面对员工们的质疑,因为心情紧张而显得有些期期艾艾

分词解释

qī,jī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3 盼望,希望:~望。~冀。~盼。~待。4 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5 必,决定:“~死,非勇也”。6 〔~颐〕指人活到一百岁。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ài,yì

1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子。~蒿。~绒。2 年老的,也指老年人:耆~。3 止,绝:方兴未~。4 美好:少(shào )~(年轻美好的女子)。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