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狗的拼音、解释、组词

丧家之狗的简介:

sàng jiā zhī gǒu
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原指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悲伤哀恸,故乏喂养照顾而不得意。语出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丧音ㄙㄤ。后多转指无家可归的狗,用来比喻不得志、无所归宿或惊慌失措的人。丧音ㄙㄤˋ。晋书˙卷五十五˙夏侯湛传:当此之时,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行不胜衣,言不出口,安能干当世之务。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亦作丧家狗、丧家之犬。

1. 原指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悲伤哀恸,故乏喂养照顾而不得意。语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丧音ㄙㄤ。后多转指无家可归的狗,用来比喻不得志、无所归宿或惊慌失措的人。丧音ㄙㄤˋ。《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当此之时,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行不胜衣,言不出口,安能干当世之务。」《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也作「丧家狗」、「丧家之犬」。

丧家之狗》这个说法源自中国民间的一种比喻,形象地用来形容那些失去方向、失去希望的人或群体。它通常用来批评某人在面对失败时表现出的极度沮丧和自责,或者用于描述处于困境中,感到绝望与无助的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丧家之狗”常带有贬义色彩,用以讽刺那些行为举止失当、精神状态萎靡不振的人或群体。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时,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有所不同,有时也可能被用于幽默或者戏谑的场合来表达一种同情的态度。

以下是五个造句的例子:

  1. 这次比赛失败了,他整个人都像丧家之狗一样垂头丧气。
  2. 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小李近段时间总是表现得像只丧家之狗
  3. 看到他那副丧家之狗的样子,我也不好意思再继续调侃他了。
  4. 她最近好像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像一只丧家之犬。
  5. 别人成功时,你却像个丧家之狗一样嫉妒,这有什么用呢?

请注意,“丧家之狗”一词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在正式或尊重他人的场合中使用时应谨慎。

分词解释

sāng,sàng

1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事。~礼。~亡。~假(jià)。~乱。治~。吊~。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gǒu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狗和猪)。~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