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污泥而不染的拼音、解释、组词
出污泥而不染的简介:
chū wū ní ér bù rǎn
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 AI解释
《出污泥而不染》是一个成语,出自于《爱莲说》,原句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身处不良环境或诱惑中仍能保持清白、不被污染的高洁品质。
解释如下: - 出:超出、超出。 - 污泥:肮脏的水。 - 而:转折连词,表示前后两种状态之间的对比关系。 - 不染:不受污染或影响。
用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人在恶劣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自身的纯洁和高尚品德。这个成语常用来赞誉那些身处复杂环境却仍能坚守原则、道德纯净的人。
造句
- 尽管工作环境充满了诱惑,但他始终保持着清廉正直的操守,真可谓“出污泥而不染”。
- 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他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清洁和高尚,真正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
- 虽然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但他的品行却如莲花般纯净,这就是典型的“出污泥而不染”的人。
-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一直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充分展现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 即使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洁和道德标准,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出污泥而不染”。
分词解释
出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污
wū
1 浑浊的水:粪~。血~。2 肮脏,不干净:~水。~泥。~浊。3 肮脏的东西:~渍。~垢。4 不廉洁:贪~。5 弄脏:玷~。~损。~辱。~蔑(a.玷污;b.诬蔑)。~染。
泥
ní,nì
1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巴。~垢。~浆。~煤。~淖(泥污的洼地)。~泞。~洼。2 像泥的东西:枣~。山药~。印~(盖图章用的印色)。蒜~。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染
rǎn
1 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料。~色。~坊。~缸。印~。2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病。感~。传~。沾~。一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