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国问俗的拼音、解释、组词
入国问俗的简介:
rù guó wèn sú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到一个新的国境,先打听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免触犯禁忌。语本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比喻明了俗尚,以适应新环境。亦作入境问禁、入境问俗。
1. 到一个新的国境,先打听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免触犯禁忌。语本《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比喻明了俗尚,以适应新环境。也作「入境问禁」、「入境问俗」。
《入国问俗》这四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重要的行为准则,指的是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时首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以及可能存在的礼仪规范。这一理念强调了尊重和适应不同文化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文化交流与互动过程中保持谦逊的态度。
详细解释
- 入国:指的是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
- 问俗:意味着询问并了解那里的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
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多样性和尊重他者文化的重视。它提醒我们,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中行动时,应当谨慎行事,并积极学习当地的礼仪和习俗,避免因无知而造成的误解或冲突。
造句示例
- “李华在去日本之前特意查阅了当地的文化习惯与礼仪规范,这是入国问俗的体现。”
- “当我们的团队前往英国考察时,我们提前进行了文化背景的学习,遵循了入国问俗的原则。”
-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我们应当秉持‘入国问俗’的态度去理解和尊重它们。”
-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古人所说‘入国问俗’一样。”
- “赴外留学的学生应事先熟悉目标国的风俗习惯与社会规范,真正做到入国问俗。”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入国问俗”这一成语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分词解释
入
rù
1 进,由外到内:进~。~梦。2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问
wèn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4 管,干预:概不过~。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6 姓。
俗
sú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