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曹的拼音、解释、组词
功曹的简介:
gōng cáo
1.官名。汉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北齐后称功曹参军。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2.吐绶鸟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鸟兽》:"吐绶鸟,一名功曹。"
1.官名。汉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北齐后称功曹参军。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2.吐绶鸟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鸟兽》:"吐绶鸟,一名功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负责选署功劳工作。汉代有功曹吏,为郡属吏,北齐以后多称功曹参军,至宋代时废除。《西游记》第一五回:「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轮流值日听候。」
《功曹》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通常是指在郡县或地方州府中辅助长官处理政务、负责人事调动和推荐贤才的重要职务。"功曹"二字合起来来看,“功”意指成绩、功劳,“曹”则指官署中的部门或者职位。因此,功曹一职主要职责是帮助上级完成政绩工作,并且参与重要的决策制定。
在古代的行政体系中,功曹负责监察其他官员的行为、评价官员的工作表现等。这一职务在中国历史上广泛存在,在不同的朝代其具体职能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起到辅助和监督的作用。
以下是五个使用“功曹”一词的造句示例:
- 在汉代的地方官制中,功曹是州府长官的重要助手。
- 他被提拔为功曹,协助县令处理日常政务。
- 虽然职位不大,但功曹在郡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 功曹需要公正无私地推荐人才,以确保州府的运作顺畅。
-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曾担任过这样的职务。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古代行政体系中的“功曹”职位来构建的,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