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的拼音、解释、组词
北邙的简介:
běi máng
1.亦作"北芒"。 2.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3.借指墓地或坟墓。
1.亦作"北芒"。 2.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3.借指墓地或坟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坟墓,埋葬死人的地方。唐.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长嗟叹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2. 北邙山的简称。参见「北邙山」条。
《北邙》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具体指代的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的一片平原地区。在古代文化中,“北邙”往往被用来象征葬地或坟墓之地,因为自西汉开始,这里就成为了贵族和皇室成员的陵寝所在地。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北邙山位于古都洛阳的北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陵墓区。
- 文化含义:由于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死后都安葬于此地,使得北邙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诗词、文学作品中,“北邙”往往被用来象征死后的归宿,带有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意味。
造句
-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长眠,北邙山见证了无数辉煌与悲凉。
- 李白的诗句中有“北邙山上列坟茔”,形象地描绘了北邙山作为古墓群的景象。
- 王维在《少年行四首》中提到,“北邙路漫漫,去者日以疏。”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
- 晚唐诗人杜牧在其诗作《清明》中写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然而在另一些文人眼中,北邙山才是最值得追忆的去处。
-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作者借用“北邙”这一意象来表达对历史、生命的感慨与思考,如:“站在北邙山上远望,仿佛能触及岁月的长河。”
需要注意的是,“北邙”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用较为少见,以上造句主要基于其象征意义进行创作。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