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辔学步的拼音、解释、组词
枉辔学步的简介: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同“邯郸学步”。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邯郸学步」。见「邯郸学步」条。
2. 此处所列为「邯郸学步」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闚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1>之学行于邯郸2>与?未得国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注解〕 (1) 余子:弱龄未壮之子。犹今谓之年轻人、青少年。 (2) 邯郸:赵国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接界处。 (3) 国能:一国之中最绝妙的技能。此指赵国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3. 此处所列为「邯郸学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庄子.秋水》有一段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对话。公孙龙认为自己通达事理,博闻善辩。但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觉得困惑,无法理解,于是问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学识不足?魏牟则以为公孙龙像井底之蛙,见识浅薄,眼界狭小,所以无法通晓庄子言论玄妙之处。就算花工夫去学习,也只能学得皮毛。因此劝公孙龙别再试图理解,免得到了最后不但不能学得庄子的学问,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学问,就像战国时燕国有位年轻人,因为羡慕赵国首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所以前往学习。结果不但没学成邯郸人走路的美姿,连自己原来的步法都忘了,最后只有爬著回去。后来「邯郸学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首先,关于“枉辔学步”这一成语,实际在汉语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可能是表述有误或记忆有偏差。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认为可能想表达的是“枉费心机”或者“蹒跚学步”,这两个词语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
枉费心机:意为白费心思、徒劳无功,指的是在某件事情上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鲁之盟,君子曰:‘鲁人有妇人焉,以币会,其志可虑也。’” 晚清 蔡元培 《与蔡孑民先生论教育书》:“此则枉费心机,徒招讪笑而已。”
-
蹒跚学步:比喻小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时的摇摆不稳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初学者在某方面表现得不熟练或不够稳定。出自《幼学琼林·身体篇》:“儿童迈步曰行步;老稚初行曰蹒跚。”现多用于比喻某个领域的初学者。
根据上述解释,我为您提供了五个使用“枉费心机”和“蹒跚学步”的造句:
- 枉费心机:
-
小明花费了很长时间研究这个算法,但最终还是没有取得进展,真是枉费心机。
-
枉费心机:
-
他在商场上屡战屡败,看来真的是枉费心机。
-
蹒跚学步:
-
刚开始写作的小李作品还显得有些稚嫩,他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
蹒跚学步:
-
我刚接触编程不久,代码编写的风格和结构都还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中,感觉自己就像在蹒跚学步。
-
蹒跚学步:
- 在学习英语口语的路上,我最初的表现更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声音有点颤抖,发音也有些不准确。
分词解释
wǎng
1 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道。矫~过正。贪脏~法。~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2 冤屈:~死。冤~。3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访他人)。~顾(称对方来访自己)。~临(称对方来访自己)。4 徒然,空,白:~然。~自。~费心机。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bù
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6 同“ 埠 ”,多用于地名。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