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服制的简介:
fú/fù zhì
1.古代按身份等级规定的器服制度。 2.丧服制度。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按亲疏服之。 3.指服丧。 4.服装样式。
1.古代按身份等级规定的器服制度。 2.丧服制度。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按亲疏服之。 3.指服丧。 4.服装样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丧服的制度。以情谊的亲疏,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维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年少之奠,俛而酹之。」
2. 衣服器用的制定和式样。《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南史.卷二二.列传.王昙首》:「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准。」
3. 指服丧。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
《服制》,这是一个在古代中国特有的词汇,主要指的是根据亲疏远近关系所规定穿着的不同等级和规格的丧服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服制》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维护家族关系和谐、尊重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的理念。
详细解释:
- 定义:《服制》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依据,区分亲属之间的亲疏远近程度,并规定不同等级丧服的制度。
- 种类:根据与逝者的关系,《服制》可以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代表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尊敬的程度。
5个造句:
- 古代社会非常重视《服制》,通过穿着丧服的规格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 在家族葬礼上,按照《服制》的要求,大家穿上了相应级别的丧服。
- 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服制》中的尊卑观念对我们仍有深远的影响。
- 李先生因为是叔父辈的亲属,根据《服制》,他应穿着小功之服参加长辈的葬礼。
- 通过了解和遵循《服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家庭伦理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服制》作为古代的一种社会规范,在现代已经很少被严格遵守,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分词解释
服
fú,fù
1 衣裳:~装。制~。2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务。~刑。~兵役。4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不~水土。6 吃(药):内~。7 乘,用:~牛乘(chéng )马。8 姓。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