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安体的简介:
gōng ān tǐ/tī/bèn
1.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
1.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朝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所创的文体。三袁为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体」。以清新轻俊为特色,然间杂嘲戏俚语,有空疏之弊。也称为「公安派」。
《公安体》,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或文学术语,但从名称来看,结合“公安”二字,可以推测其可能源自中国明朝万历年间,“公安派”的文学风格。“公安派”是由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所代表的一支文坛流派。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自然表达个人情感与个性,反对过度雕琢的文风。
若以《公安体》为一种文学风格,则它可能具有以下特点: 1. 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2. 注重个人体验和感受的真实表达。 3. 少有华丽辞藻堆砌,追求简洁明快。 4. 倡导自由创作,反对严格的文法约束。
下面提供五个造句示例来帮助理解《公安体》: 1. 袁中道写作时喜欢用《公安体》,使得文章读起来亲切自然。 2. 在他笔下,《公安体》如同清风拂面,使人感到轻松愉悦。 3. 虽然时代久远,但袁氏三兄弟的作品仍然以其独特的《公安体》风格吸引着读者。 4. 近年来,有学者尝试从现代视角解读《公安体》,以寻找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5. 《公安体》主张个性张扬、自然抒情,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