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疏的拼音、解释、组词
写疏的简介:
xiě shū
1.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又名"疏头"。
1.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又名"疏头"。
- AI解释
《写疏》中的“疏”指的是古代臣子向君主上奏议、陈述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多用于提出对时政的看法和批评,以供皇帝参考。疏是一种具有强烈谏言性质的公文,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详细解释:
- 起源:最早见于《周礼》等古籍中。
- 作用:主要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奏议,表达对时政的意见或建议,有时也用于批评政策、陈述个人见解。
- 特点:通常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往往围绕具体事件展开论述。
造句:
- 刘邦在起兵反秦之前曾写疏给秦始皇,提出改过自新的建议。
- 魏征为了辅佐唐太宗治理国家,经常撰写奏疏,直言劝谏。
- 在明清时期,许多士大夫常借上疏之机表达对时政的看法和批评。
- 李白虽然以诗歌著称,但也曾写过几篇向当朝皇帝进言的奏疏。
- 现在我们写作时虽然不常用“疏”这种文体了,但在给上级领导提出建议的时候,依然可以遵循一些类似的逻辑结构进行论述。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古代臣子通过“疏”这一文体表达意见、谏言的具体情景。请注意,“写疏”的概念更多地应用于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在现代语境下较少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写
xiě
1 用笔作字:~字。~作。编~。2 描摹,叙述:~生。~实。~照(①画人物的形象;②描写刻画)。轻描淡~。
疏
shū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 分散:~散。仗义~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5 不细密,忽略:~忽。6 空虚:志大才~。7 不熟悉:生~。8 粗劣:~食。~粝。9 古同“ 蔬 ”,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