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子虚的拼音、解释、组词
乌有子虚的简介:
乌有:哪有;子虚:并非真实。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子虚乌有」。见「子虚乌有」条。
2. 此处所列为「子虚乌有」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1>以「子虚2>」,虚言也,为楚称3>;「乌有先生」者,乌有4>此事也,为齐难5>;「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注解〕 (1) 相如:司马相如(西元前179∼前117),字长卿,汉蜀郡成都人。为人口吃而善著书,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称病免官。复以子虚赋得武帝赏识,又作上林赋以献,拜为郎。后奉使西南,转迁孝文园令。相如之赋,词藻瑰丽,气韵排宕,为汉赋辞宗,影响当代及后世甚钜。亦称为「马相如」。 (2) 子虚: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虚构人物,为楚国的使臣。以「子虚」为名,取其虚言义,表所言者皆虚假不真实。 (3) 为楚称:称道楚国的盛况。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4) 乌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虚构人物。以「乌有」为名,取其无有义,表所言者皆无此事。作者藉齐国乌有先生之口,提出各种问题。 (5) 为齐难:反问齐国的情况。难,音ㄋㄢˋ,质问。齐,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汉书.卷一○○.叙传下》
3. 此处所列为「子虚乌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年轻时,曾在梁孝王处当了几年的门客。那段时间里,他与众多文士来往,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立下良好基础。梁孝王死后,相如返回家乡,过著贫困的生活,直到喜好辞赋的汉武帝即位,命运才有所好转。根据《史记》的记载,武帝读到司马相如创作的〈子虚赋〉时,极为赞赏,他以为是前人的佳作,于是叹惜道:「可惜我不能与这样的人生在同时!」当时有个狗监(主管饲养天子猎犬的官)在旁,他恰好是相如的同乡,便禀告武帝说:「这篇文章其实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武帝一听,立即召见相如。相如告诉武帝:「这篇赋确实是我写的,不过它的内容只是叙述诸侯的游猎而已,没什么可观之处,请您让我再写一篇描述天子游猎的赋。」武帝十分高兴,便请他立即创作,相如于是再写〈上林赋〉。至于那篇让武帝一见便赞赏不已的〈子虚赋〉,内容中是以虚设的「子虚」、「乌有先生」与「无是公」三人进行对话。楚人子虚出使齐国,齐王派人陪他游猎,后来子虚在乌有先生面前故意谈起此事,然后借吹嘘楚王畋猎之盛况以贬低齐王。乌有先生为维护齐王而反问子虚很多问题,并评论楚王为「奢言淫乐而显侈靡」。无是公听了两人的争辩,又以周天子畋猎之盛大来压倒楚、齐两国。文章终了时,则归结到反对奢侈淫靡而提倡节俭。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情完全是虚构的,连「子虚」、「乌有」等人名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后来便用「子虚乌有」比喻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例如:「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本是子虚乌有,不过是艺术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罢了。」
《乌有子虚》,这是一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和虚构情境。这个词组主要用来指代虚幻、不真实的人物或事物,强调的是这些内容并非现实中的存在,而是为了某种艺术表达需要而虚构出来的。
“乌有”与“子虚”,都是来自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两个虚构人物的名字,“乌有先生”和“子虚先生”。在文中,这两个人物被用来描述上林苑的壮丽景色。这两个名字后世常被并用,形成成语“乌有子虚”,用来形容无稽之谈或不真实的事物。
造句
-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大量使用了《乌有子虚》的方式来构建故事情节,让读者在享受幻想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现实的复杂。
- 虽然他提出了一些非常大胆的观点,但大多属于《乌有子虚》,缺乏实际证据支持。
-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特意创作了一个与《乌有子虚》类似的情景来帮助大家记忆。
- 在这场辩论中,其中一方完全使用了《乌有子虚》的论据,试图通过虚构的事实来误导对方。
- 尽管这些假设中的情况听起来很诱人,但它们更多是《乌有子虚》,并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现实。
这种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创作或讨论理论构想时,表示对某种虚幻事物的描述。
分词解释
wū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2 黑色的:~亮。~云。3 无,没有:化为~有。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5 同“ 呜 ”,呜乎。6 姓。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xū
1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2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3 内心怯懦:做贼心~。4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5 抽象的:~词。6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8 同“ 墟 ”,大丘。9 同“ 圩 ”,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