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长的拼音、解释、组词
保长的简介:
bǎo zhǎng
1.凤凰昼鸣之称。汉刘向《说苑.辨物》:"﹝凤﹞昼鸣曰保长。"一说为凤凰夜鸣之称。
1.凤凰昼鸣之称。汉刘向《说苑.辨物》:"﹝凤﹞昼鸣曰保长。"一说为凤凰夜鸣之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保之长。《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熙宁初,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帝从其议。三年,始联比其民以相保任。乃诏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调集符信》:「信签发到,该保长将存执左半签比对,长短字迹不差,方可施行。」
2. 凤凰昼鸣。汉.刘向《说苑.卷一八.辨物》:「天老曰:『夫凤,鸿前麟后,……。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飞鸿曰「上翔」,集鸣曰「归昌」。』」一说凤凰夜鸣。《宋书.卷二八.符瑞志中》:「凤凰者,仁鸟也。……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
《保长》是旧社会的一种官职名称,主要存在于中国清朝至民国时期。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保”是一个较低级的基层组织单位,类似于现在的社区、村庄等范围较小的地方。而“保长”,则指负责管理一个“保”的地方行政人员。“保长”通常由村民选举产生或由政府任命,其主要职责包括维护治安、调解民间纠纷、督促赋税征收、组织民力劳役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
以下是五个使用《保长》的造句:
- 为了加强乡村管理,县里决定为每个“保”配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担任保长。
- 虽然当时村里已经实行新的自治制度,但不少老人仍然习惯称呼村里的主要负责人叫作“保长”。
- 在那个年代,保长不仅是行政职务的象征,还常常承担着社会调解者的角色,解决邻里间的纷争。
- 小说《白鹿原》中描述了抗战时期一位老练的保长如何在战乱中保护乡亲们的安全与生计的故事。
- 现代文学作品中常将“保长”作为历史背景的一部分出现,用来反映旧社会某些地方治理的特点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分词解释
保
bǎo
1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卫。~管。~健。~障。~密。明哲~身。朝不~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2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持。~洁。~质。~墒。3 负责:~证。~荐。~修。~险。确~。担~。4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5 旧称佣工:酒~(酒店服务人员)。佣~。6 姓。
长
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度。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