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伪乱真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伪乱真的简介:

yǐ wěi luàn zhēn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 AI解释

词语解析

以伪乱真,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献,其含义是指用虚假的事物来冒充真实的事物,使得真假难辨。它的主要用法是形容那些通过伪造或模仿等手段来误导人,使人分不清真相和假象的情况。

成语结构:由“以”、“伪”、“乱”、“真”四个字组成。“以”,表示方法、方式;“伪”,指虚假的、假冒的事物;“乱”,表示混淆、扰乱的意思;“真”,则代表真实的事物。合起来,整个成语表达了一种通过伪造来使真假混淆的状态。

成语用法: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利用不实信息或假冒物品等手法蒙蔽他人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于提醒人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虚假的信息所迷惑。

造句

  1. 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故意将一些伪劣商品混在真品中销售,结果以伪乱真,最终导致了消费者的投诉和信任危机。
  2. 警察在破案过程中发现,嫌犯用假身份证进行诈骗活动,真是以伪乱真,意图误导警方。
  3. 博物馆的某些展品可能是复制品,观众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被这些精心设计的模型所迷惑,导致他们以为是真品而以伪乱真的情况发生。
  4. 网络上信息真假难辨,有些人为了博取关注,发布虚假消息,这种以伪乱真的行为不仅误导了公众,还可能造成社会恐慌和信任危机。
  5. **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一些卖家通过伪造画作来欺骗买家,以假充真,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以伪乱真现象。

通过以上解析和造句,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以伪乱真”这一成语的具体含义及其适用范围。

分词解释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wěi

1 假,不真实:~造。~装。~劣。~证。~善。虚~。去~存真。2 不合法的:~政府。~军。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zhēn

1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2 确实,的确:~好。~正。~切。3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4 本性,本原:纯~。天~。5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6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