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相的拼音、解释、组词

枢相的简介:

shū xiāng/xiàng
1.唐宋对宰相兼枢密使者之称。清代对官至大学士的军机大臣亦有此称。宋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枢相》:"《宋朝会要》曰:唐以中官为枢密使,后唐始有带相印者。则枢相之始自后唐也。又至道三年八月,以曹彬为兼侍中充使,大中祥符五年九月,以吏部尚书王钦若﹑户部尚书陈尧叟并守本官同平章事充使,儒臣为枢密而兼使相,自钦若始也。"清陈康祺《郞潜纪闻》卷九:"近二三年,京曹日窘,?常部院官出无车马者什九,殊不足以自别于齐民。而堂堂枢相且日策骡车入东华门内直,则公孙宏之故智矣!"专称枢

  • AI解释

《枢相》,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特指朝廷中的最高官员,通常用来指代宰相或总理政务的大臣。"枢"意味着重要的、关键的位置,“相”是指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的人。“枢相”一词多用于强调其在朝政中所处的关键位置和重要性。

详细解释

  • 地位: 枢相是古代中国官职中的一个重要职位,通常指宰相或总理政务的大臣。
  • 职责: 它不仅是君主的左右手,还负责处理国家的重大事务,制定政策,辅助皇帝治理国家。
  • 文化意义: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中,"枢相"往往象征着权势与智慧的高度结合。

造句

  1. 在唐朝,李世民初即位时,魏征曾担任过一些重要的官职,后来升为门下省长官,后人常称其为“唐初枢相”。
  2. 李斯在秦国辅佐秦王嬴政治理天下,被誉为“千古一相”,历史上也有人将他称为“战国末期的枢相”。
  3.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得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世常以“管子为齐国之枢相”来称赞他的功绩。
  4. 唐朝名臣姚崇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被后世尊称为“开元初年的国之枢相”。
  5. 元朝时期,伯颜出任右丞相,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也曾被称为“元朝中期的军事与政治中枢人物”。

分词解释

shū

1 门上的转轴:户~不蠹。2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纽。中~。

xiāng,xià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