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1775-1855)的拼音、解释、组词
包世臣(1775-1855)的简介:
bāo shì chén (1775-1855)
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 AI解释
包世臣(1775—1855),是清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和经学家。他是安徽泾县人,字慎伯,号倦翁,又名兰孙。包世臣不仅在政坛上有所作为,还对书法艺术有独到的研究,并创立了著名的“包氏书学理论”,影响深远。
详细解释:
-
政治生涯:早年,他积极参与家乡的治理工作,在嘉庆初年(1802年)曾担任过知县。后来,他还任职于安徽、山东等省的多个地方,并在道光年间出任江苏巡抚。虽然他在政坛上的表现有所起伏,但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
书法艺术:包世臣的书法造诣很高,他提出了“平圆”的书学理论,强调书法要达到一种自然流畅的状态,并且反对过分拘泥于古法。他还编纂了《艺舟双楫》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书学观点。
-
经济思想:除了在政坛上的贡献外,包世臣还是一位经济思想家,提出了“商战”理论等观点,为晚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造句:
- 包世臣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他更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 在安徽巡抚任上,包世臣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 阅读《艺舟双楫》,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包世臣的书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包世臣提出的“商战”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并为后来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借鉴。
- 作为一位书法大师,包世臣的作品常常被现代书法家们视为学习的经典范本。
分词解释
包
bāo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2 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3 装东西的袋:书~。皮~。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5 总揽,负全责:~销。~揽。6 保证:~赔。~在我身上。7 约定的,专用的:~饭。~工。8 围:~围。~剿。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子。糖~儿。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11 姓。
世
shì
1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2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3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4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5 姓。
臣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