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长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别无长物的简介: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身无长物」。见「身无长物」条。
2. 此处所列为「身无长物」之典源,提供参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1>从会稽2>还,王大3>看之。见其坐六尺簟4>,因语恭:「卿5>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6>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7>恭,恭作人无长物8>。」 〔注解〕 (1) 王恭:?∼西元398,字孝伯,东晋太原人。王蕴之子,孝武帝时任中书令,都五州诸军事。安帝立,司马道子执政,宠信王国宝,恭数谏未果,乃起兵讨之,直至道子杀国宝方休。后又起兵讨王愉、司马尚等人,因部将被人收买反叛而败,于京师被杀。 (2) 会稽:位于浙江省,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会,音ㄍㄨㄟˋ。 (3) 王大:王忱(?∼西元392),字元达,一字黄悬子,小字佛大,东晋太原人。貌丑才慧,孝武帝时任荆州刺史,都三州军事,威风肃然。然性任达不拘,嗜酒,晚年尤甚,尝连月不醒。 (4) 簟:音ㄉ|ㄢˋ,竹席。 (5) 卿:对人的尊称。 (6) 荐:草席、草垫。 (7) 悉:知道。 (8) 长物:多余的物品。长,音ㄓㄤˋ。
3. 此处所列为「身无长物」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东晋大将军王恭的清廉俭朴。有一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忱前去探望他。见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刚从东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当地的特产,因此跟他要一条。王恭当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后,才将自己坐的这条竹席拿起来派人送去。没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垫上。王忱后来听到这件事十分惊讶,对王恭说:「我是以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说:「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无长物。」「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物品,王恭一生清廉俭朴,即使做到大将军仍然没有多余的物品可用。后世便用「身无长物」表示身边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比喻节俭或贫困。
1. 长物,多余的东西。别无长物指除必备事物之外,空无所有。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形容家贫或生活俭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其家乃是个贫人,房内止有一张大几,四下一看,别无长物。」
《别无长物》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俭啬》,原文是“恒语人曰:‘吾家素贫俭,闻昔有人著《礼记解》者,宅边有好竹,当讲学时,乃使子弟采之。我常恶其能营之,故家至无不善也。’”后来被简化为成语“别无长物”。这个成语的现代汉语释义是指除了基本必需品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或特长、本领。
详细解释: 1. 本义:“别无长物”意指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或学习工具外,没有其他额外的财物或特殊技能。 2. 引申义: - 用来形容人非常节俭,生活简朴; - 描述某人的才能只限于特定领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的特长; - 指某件事物除了基本功能之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造句: 1. 这个山区的老百姓,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他们衣食住行都别无长物。 2. 他在多个方面都很有才华,但是说起绘画来却显得别无长物。 3. 那位科学家对化学非常熟悉,但是在数学上却别无长物。 4. 虽然他家境贫寒,但一家人过着清贫而充实的生活,别无长物。 5. 这本书除了基本的介绍之外,别无长物,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的人来说帮助不大。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成语“别无长物”的含义及其用法。
分词解释
bié,biè
1 分离:~离。~情。~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告~。久~重逢。分门~类。2 差别:霄壤之~。3 分类:类~。性~。职~。级~。派~。4 另外的:~人。~号。~字。~墅。~论。~开生面。5 卡住,插住,绷住:~针。~花。6 不要,不准:~动。wú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度。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