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惨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波士顿惨案的简介:

bō shì dùn cǎn àn
英军屠杀北美殖民地波士顿居民的事件。1770年3月5日,驻波士顿的英军侮辱当地学徒,激起该城人民的愤怒,与英军发生冲突,遭到英军开枪屠杀,造成惨案。次日,全城居民集会抗议,迫使英军从城里撤走。

  • AI解释

波士顿惨案》并不是一个词汇,而是一段历史事件,指的是1770年3月5日发生在英国殖民地北美波士顿的一起由英军士兵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导致多人死亡的事件。该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前的重要事件之一,被认为是引发紧张局势升级的关键因素。

详细解释:

  • 时间背景:1763年的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经济陷入困境。为了偿还因战争产生的巨额债务,以及维持在北美的军事力量和政府机构的开支,英王乔治三世决定对殖民地征收各种税款。
  • 起因:冲突源于征税不满、抗议活动及英军与当地民兵之间的紧张关系。
  • 事件经过:当天晚上,一名士兵被石头砸伤后,激起了更多冲突。在混乱中,枪声响起,导致五名平民死亡、三人受伤。
  • 影响:这次惨案进一步加剧了英国殖民地与英国政府之间对税收政策和自我管理权利的矛盾,为后来独立战争爆发埋下了伏笔。

五个造句:

  1. 波士顿惨案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民众对抗压迫的决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紧张局势。
  2. 每年3月5日,人们都会来到波士顿为纪念波士顿惨案而举行的活动,以缅怀受害者并反思历史教训。
  3. 在研究北美殖民地历史时,《波士顿惨案》是不可绕过的事件之一,它深刻影响了美国革命的进程和发展。
  4. 尽管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变化,但《波士顿惨案》仍然被认为是检验一个国家民主与公正的重要试金石。
  5. 通过讲述波士顿惨案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早期美国人面对压迫和不公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

分词解释

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

dùn

1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2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3 叩,跺:~首再拜。4 处理,设置:安~。整~。5 疲乏:困~。劳~。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7 次:三~饭。8 同“ 钝 ”,不锋利。9 姓。

cǎn

1 狠,恶毒:~毒。~刻。~虐。~烈。~无人道。2 可悲伤,使人难受:凄~。悲~。~淡。~剧。~案。~景。~象。~不忍睹。~绝人寰。3 程度严重:~重(zhòng )。~败。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