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杜弗的拼音、解释、组词

达尔杜弗的简介:

dá ěr dù fú
一译《伪君子》。剧本。法国莫里哀作于1664-1669年。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达尔杜弗混进商人奥尔贡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奥尔贡浑然不察,仍奉之若神明,甚至主张将女儿嫁给他。最后达尔杜弗丑行败露而入狱。

  • AI解释

达尔杜弗》并非一个直接的汉语词汇,而是法国作家莫里哀(Molière)创作的一部讽刺喜剧作品的标题。该作品于1666年首次出版,讲述了一个伪善者的形象——达尔杜弗如何利用他虚假的善良与虔诚来欺骗、操纵其宿主奥尔贡家族,尤其是奥尔贡的妻子和仆人。这部剧作被认为是批判伪善和揭露人性弱点的经典之作。

详细解释

  • 作者背景: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喜剧作家之一。
  • 主题与意义:“达尔杜弗”代表了一种假借宗教名义进行欺骗的伪君子形象,该剧通过讽刺这一人物,批评了当时社会中道德虚伪的现象。
  • 戏剧结构:《达尔杜弗》是一部多幕剧,包含了对家庭、婚姻以及个人品德的探讨。剧中通过对不同角色性格和关系的展现,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阴暗面。

造句

  1. 尽管达尔杜弗表面上十分虔诚,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2. 在现代职场中,有些员工表面上表现得非常热情友好,但实质上可能就是所谓的“达尔杜弗”,只为了达到个人目的。
  3. 这个角色的表演完美地捕捉到了莫里哀笔下达尔杜弗的狡猾与虚伪。
  4. 达尔杜弗》通过尖锐讽刺和深刻洞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性弱点,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5. 在公司内部,警惕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热心但实际动机不纯的“达尔杜弗”式员工。

分词解释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2 通晓:洞~。练~。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到~。抵~。通宵~旦。5 实现:目的已~。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8 姓。

ěr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2 如此:偶~。不过~~。3 那,其(指时间):~时。~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3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1 不:~去。~许。自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