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版的拼音、解释、组词

手版的简介:

shǒu bǎn
1.见"手板"。

  • AI解释

词语《手版》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官员用于传话、发令的手持工具,形状类似木板或玉制的长方形,通常为长六寸左右。这种器具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中的一种重要象征和礼仪用具,常用于传递政令或者作为身份地位的标志。手版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少,但在古文、历史文献以及文学创作中仍有一定的应用。

造句

  1. 古代官员行走于宫禁之间,手中常常持着一块玉制的手版,以此来传达皇帝的旨意。
  2. 在古代礼仪教科书中,手版不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彰显尊贵地位的象征。
  3. 官场中流传着一句古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中的“下”,即指手版之下,体现了官员的地位。
  4. 某些戏剧作品中,通过描述古代官员手持玉质或木质的手版来传递消息的情节,来展现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和人物性格。
  5. 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场景,在电视剧《大明王朝》中,制作团队特地为角色准备了精致的手版道具。

以上是关于“手版”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的示例。请注意,这些例子主要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文化讨论中的情景再现,并不反映实际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分词解释

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

bǎn

1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书。活字~。底~。修~。2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再~。~本。出~。~权。3 报纸的一面:头~头条重大新闻。4 打土墙用的夹板:~筑(筑土墙)。5 户籍:~图(原指户籍和地图,现泛指国家疆域,如“我国~~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