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书生的拼音、解释、组词
白面书生的简介:
bái miàn shū shēng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 AI解释
《白面书生》一词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表达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类特定的人物形象。这里的“白面”指的是年轻的、清秀的脸庞,“书生”则指那些以读书为业的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年轻、文弱、气质雅致的书卷气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
详细解释
- 白面:在古代,用以形容人的外表,特别是年轻人或文人,他们的脸因为不常受风吹日晒而显得较为光洁。
- 书生:指那些从事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人。在中国文化中,“书生”不仅限于读书,更多是代表了知识、文化以及温文尔雅的性格特质。
造句
- 小说里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白面书生形象,他有着秀气的面容和谦恭的举止。
- 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大多数的白面书生都倾向于研究诗书,以修身养性。
- 白面书生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充满诗意,他们常常流连于诗词歌赋之间。
- 他的脸庞如玉一般洁白,仿佛一位白面书生般文雅,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他。
- 这个古老的村庄里住着许多像他一样的白面书生,他们以读书为乐,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请注意,“白面书生”多用来描绘一种文化形象或文学人物,而不是对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评价。
分词解释
白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
面
miàn
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8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9 粉末:药~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