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署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署的简介:
xíng/háng shǔ
1.唐代流外官的通称。 2.旧时大吏出行的临时住所。 3.行政公署的简称。
1.唐代流外官的通称。 2.旧时大吏出行的临时住所。 3.行政公署的简称。
- AI解释
词语详解:行署
定义与含义
“行署”是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指代某省或自治区的首府所在地设立的一个办公机构。在更具体的用法中,它可以特指某一地区政府的临时性办公地或临时性的行政管理机关。“行”在这里多含有临时、代理的意思。
结构与属性
- 构词方式:“行”与“署”两个字组合而成。
- 词性分类:属于名词类词汇。
-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正式文件和新闻报道中,普通口语中较少直接提及。
造句
- 省政府决定将新成立的某地区行政公署设在城市A,以便更好地处理该区域的各项事务。
-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行署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行署加强了对当地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
- 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限制,行署工作人员经常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
- 行署成立伊始即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以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等。
以上句子中,“行署”这一词语被用于描述行政机构的设立、运作及面临的任务等方面。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署”一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