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巾野服的拼音、解释、组词

葛巾野服的简介:

gé jīn yě fú
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 AI解释

葛巾野服》这个词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部分:“葛巾”和“野服”,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含义。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葛巾:古代指用葛布(一种由葛藤纤维制成的轻薄材料)制作的头巾或帽子,通常作为日常穿戴的一部分。在古代中国,葛巾不仅是一种服饰,更象征着平民的身份和简朴的生活态度。

  2. 野服:一般指乡间农民穿的衣服或者更广泛的说,泛指非贵族、官员等特定阶层所穿着的朴素服装。“野服”有时也被用来形容人的自然质朴或者自由自在的状态。在古代文学中,“野服”往往与“林下风度”、“隐逸情怀”等概念相联系。

综上所述,《葛巾野服》一词虽然不是一个固定成语,但它通常用来描绘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状态或形象,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或者描述某些人质朴的形象特征。

以下是五个使用《葛巾野服》的造句例子:

  1. 他身着一身粗布衣裳,就像古代文人所说的“葛巾野服”,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风骨。
  2. 在那片静谧的山林间,隐居的老先生常常头戴葛巾、身穿野服,与自然为伴,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3. 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他决定辞去公职,换上葛巾野服,在山水之间度过余生。
  4. 这位诗人经常在村中漫步,头上戴着一顶简单的葛巾,身着朴素的野服,俨然一副陶渊明式的隐士形象。
  5. 在这繁华都市中,有这么一位文人,他选择不随波逐流,而是头戴葛巾、身穿野服,在书斋中沉醉于古籍之中。

分词解释

gé,gě

1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块根肥大,称“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通称“葛麻”):~布。~巾(葛布做的头巾,古人不分贵贱常服)。~履。2 表面有花纹的纺织品,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

jīn

1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围~。领~。枕~。餐~。~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英雄”)。

1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2 界限,范围:分~。视~。3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4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5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6 不受约束:心玩儿~了。7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生。~兽。~味。~花。~菜。

fú,fù

1 衣裳:~装。制~。2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务。~刑。~兵役。4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不~水土。6 吃(药):内~。7 乘,用:~牛乘(chéng )马。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