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的拼音、解释、组词
藤牌的简介:
téng pái
1.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遮挡敌方兵刃矢石等的护身武器。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上下两藤环,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横木,便于执持。
1.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遮挡敌方兵刃矢石等的护身武器。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上下两藤环,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横木,便于执持。
- AI解释
《藤牌》一词主要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古代兵器之一,通常由竹、木等材料制成,形状似盾,表面覆盖有藤蔓编织物或其他材质,用于防护和进攻。它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在一些戏曲表演中也会出现作为道具使用。
详细解释
- 用途:主要用于步兵作战时的个人防御。
- 构造:由木质或竹质的盾面制成,表面覆盖有藤蔓编织物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以增强防护性。
- 特点:轻便、灵活,适合快速移动和战斗。
造句
- 明代军队中经常使用藤牌作为步兵的重要装备之一。
- 戏剧中的武将手持藤牌,威风凛凛地登场。
- 藤牌在古代战场上不仅是防御工具,也常被用作攻击手段。
- 演员在扮演古代士兵时,手持着精巧的藤牌进行表演。
- 由于藤牌轻便且灵活,使得士兵可以快速变换阵型,适应不同的战斗环境。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