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的拼音、解释、组词

平水韵的简介:

píng shuǐ yùn
1.原为金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旧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因该韵书刊行于此,故名。有两种:一种将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声"迥"﹑"拯"及去声"径"﹑"征",亦各并为一部,共一百零六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其韵目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张天锡《草书韵会》及宋末阴时夫《韵府群玉》,为后来作近体诗者押韵的依据。又一种分为一百零七韵,上声"迥"﹑"拯"不并,为宋末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所本。刘

  • AI解释

平水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韵体系,主要用于古典诗词的押韵。它来源于宋代王应麟编撰的《新刊韵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用于规范和指导古诗文中的平仄与押韵。《平水韵》中共有106个韵部,每个韵部代表一组发音相似或相近的字。

详细解释

  • 音韵特点:《平水韵》依据的是宋元时期的语音系统,其特点是区分了入声韵脚,即所谓的“平上去入”,这是中国古诗中平仄和押韵的重要基础。
  • 使用范围:自宋代以来,《平水韵》在中国的文学创作、诗词鉴赏等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汉语学习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造句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幽静山林间的情景。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或转机的情形。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慷慨之情和忠贞不渝的决心。
  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鼓励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

以上例子中的句子虽然是现代文句,并未严格按照《平水韵》来押韵或遵循其规则,但通过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音韵体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分词解释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yùn

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白。琴~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