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1139-1193)的拼音、解释、组词

陆九渊(1139-1193)的简介:

lù/liù jiǔ yuān (1139-1193)
南宋哲学家。字子静,人称象山先生,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为“心学”创始人。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学说由明代王守仁继承发展,世称“陆王心学”。著作编为《象山先生全集》。

  • AI解释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存庵、象山先生。他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是“心即理”,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含有客观真理,无需向外求取知识。

详细解释

  1. “心即理”:这是陆九渊的核心哲学观点,认为人的内心就能直接洞悉万事万物的道理。
  2. 知行合一:在行动与认知的关系上,他强调两者应紧密结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不去实践。
  3. 教育理念:陆九渊重视个体的内在潜力和自我发现能力,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过程来提升个人修养。

造句

  1. 南宋时期的思想家陆九渊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心即理”,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
  2. 在陆九渊看来,“知行合一”是通往真理的唯一路径,而不是仅仅学习理论就能达到目标。
  3. 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和自我发现的能力——这是象山先生陆九渊在教育理念上的核心主张之一。
  4.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陆九渊提倡通过“格物致知”的过程去探索自然与社会的真理。
  5.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强调个人内心的觉醒,认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认识世界的基本道理。

分词解释

lù,liù

1 高出水面的土地:~地。大~。2 随从的样子:~~续续。3 跳跃:“……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4 〔~离〕①色彩繁杂,如“斑驳~~”;②长(cháng),如“带长铗之~~兮,冠切云之崔嵬”。5 姓。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yuān

1 深水,潭:~水。~谷。~林。~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临~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2 深:~博。~源。~浩。~玄。~邈。~儒。~识(精深的见识)。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