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的拼音、解释、组词

野有死的简介:

yě yǒu sǐ
《诗·召南》篇名。写一青年猎人在郊野遇到美丽少女并与她相恋的情景,诗句明快生动,饶有情趣。

  • AI解释

《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中有一句:“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这里的“野有死麕”即为“野有死”,其中“野”指的是野外,“有”是存在之意,“死”表示死亡状态,“(jūn)”是古代对鹿类的一种称呼,在这里特指小鹿或獐子。

解释如下: - :野外,自然环境中的地方。 - :拥有、存在。 - 死麕:死的麋鹿或獐子。在古文中,“麕(jūn)”通常指的是小型鹿类动物。

整体来说,“野有死”描述的是在野外发现了死去的小鹿或獐子的情景。

造句

  1. 古时候的人们在打猎时,如果发现了“野有死”,会将它捡起来进行处理。
  2. 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或是古代人们对死亡的一种描述方式。
  3. 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感慨万千:“野有死,白茅包之。”
  4. 野有死”这句话不仅富有诗意,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
  5. 在文学作品中引用“野有死”,可以增加文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请注意,“麕(jūn)”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通常我们可能用“獐子”或“麋鹿”的说法来替代。

分词解释

1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2 界限,范围:分~。视~。3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4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5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6 不受约束:心玩儿~了。7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生。~兽。~味。~花。~菜。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