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帐的拼音、解释、组词
牙帐的简介:
yá zhàng
1.将帅所居的营帐。前建牙旗,故名。
1.将帅所居的营帐。前建牙旗,故名。
- AI解释
《牙帐》是中国古代军事、外交场合中的一种重要礼仪形式,它与“天子牙门”类似,是高级将领或者朝廷重臣处理公务时所设的象征性屏障。在历史文献和绘画作品中,牙帐通常用以描绘出一个将军或帝王接见使臣的情景。
详细解释
- 用途:牙帐主要用于举行重要会议、军事实验、外交会谈等场合。
- 形状与结构:一般是以木架搭建而成,顶部装饰有精美的兽首或者鸟首雕像(即“牙”),象征权力和权威。内部设有座椅,供主位之人坐憩。
- 文化寓意:牙帐不仅是功能性的建筑,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物,体现了对礼仪规范的高度尊重。
造句
- 在那个战败的将领被请入牙帐之前,他先在帐外接受了五礼之跪拜。
- 天子在牙帐中接见使者时,左右侍卫皆立于帐外等候圣旨。
- 汉朝大将军霍去病率军北伐匈奴,在沙漠上设立的临时牙帐成为其指挥所和会客室。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多次在成都府中设置牙帐来接待远方友邦使臣。
-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中“都护”可能指的就是负责边疆事务的将军或高级官员,在其牙帐中处理军务。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牙帐作为历史场景的一部分如何被使用,也反映了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用途。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