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鼓腹的拼音、解释、组词

击壤鼓腹的简介:

jī rǎng gǔ fù
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饱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击壤,比喻太平盛世。见「击壤」条。鼓腹,饱食而闲游无事。击壤鼓腹指人民都吃得饱,有闲暇游戏。比喻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唐.柳宗元.与裴埙书:「其终无以见明,而不得击壤鼓腹乐尧、舜之道耶?」

1. 击壤,比喻太平盛世。参见「击壤」条。鼓腹,饱食而闲游无事。击壤鼓腹指人民都吃得饱,有闲暇游戏。比喻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唐.柳宗元〈与裴埙书〉:「其终无以见明,而不得击壤鼓腹乐尧、舜之道耶?」

击壤鼓腹》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古代那些生活安逸、无忧无虑的人们,特别是在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中。这里的“击壤”指的是用木棒击打地面的声音,“鼓腹”则是指通过拍打腹部发出声音,两者合在一起象征着百姓的生活轻松自在。

在古代中国,这一场景多被用来比喻太平盛世或社会安定的状态,常被用于描述农民的闲适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满足感。这种生活方式被认为是理想化的,反映了人们对淳朴、自然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五个使用“击壤鼓腹”进行造句的例子:

  1. 在那个时代,人们过着击壤鼓腹的生活,社会安定和谐,百姓们无忧无虑。
  2. 画家用画笔勾勒出了一幅击壤鼓腹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世界之中。
  3. 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但有些人依然向往着古代那种击壤鼓腹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4. 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古代田园生活的展览,其中一件展品就是模拟了古代百姓击壤鼓腹的场景。
  5. 诗人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击壤鼓腹般安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分词解释

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2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3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gǔ)~(亦作“摩肩击毂”)。

rǎng

1 松软的土,可耕之地:土~。沃~。~土。2 地,与“天”相对:霄~。天~之别。3 地区,区域:~界。接~。穷乡僻~。4 古同“攘”,纷乱。5 古同“穰”,五谷丰收。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1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2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3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4 怀抱:“出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