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免役的简介:

miǎn yì
1.免除徭役。 2.免除兵役。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免除服劳役或兵役。【例】他因为身体不符服役条件,所以免役。

1. 免除徭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帝乃命提点司究所从升降,仍严升降之法,畿民不愿输钱免役。」

2. 因身体畸形、残废或有痼疾,不能服兵役者,免除服兵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民避役者,或窜名浮图籍,号为出家,赵州至千余人,诏出家者须落发为僧,乃听免役。」

免役》这个词主要与古代中国法律体系相关,尤其是在宋朝时期的“保甲法”中。它指的是某些人被免除服徭役的情况。在古代,农民通常需要为政府提供一定的劳役或服务,以支持国家的行政运作和社会稳定。但一些特定的人群或者情况可以申请减免这种义务。

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免役是指根据法律或政策的规定,部分或全部免除个人、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应承担的徭役责任。 2. 原因:被免除服役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身份特殊(如官吏)、年龄因素(如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等。 3. 历史背景:在宋朝,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推行了一种名为“免役钱”的制度。即由农民缴纳一定数额的钱代替实际的徭役服务。

以下是5个使用《免役》一词造句的例子:

  1. 在宋代社会中,高官可以申请免役,从而避免亲自出勤服劳役。
  2.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李老伯在乡里的帮助下得以免除今年的徭役。
  3. 这位年迈的老人身体虚弱,经由地方官员上报朝廷后,被批准了免役许可。
  4. 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律的发展,“免役”这一制度逐渐完善,并更加公平地惠及更多人。
  5. 在古代中国,富人往往通过贿赂等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免役特权。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miǎn

1 去掉,除掉:~除。~税。~费。~官。~检。罢~。豁~。2 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避~。~疫。~不了。在所难~。3 不可,不要:闲人~进。4 同“ 勉 ”,勉励。5 同“ 娩 ”,分娩。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