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事比的拼音、解释、组词
决事比的简介:
jué shì bǐ
1.汉代的判例汇编。当时凡判案无法律明文规定的,可以比附近似的条文,上报皇帝定案。这种判例汇编后再奏请皇帝批准,称为《决事比》,即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以后判案的根据。
1.汉代的判例汇编。当时凡判案无法律明文规定的,可以比附近似的条文,上报皇帝定案。这种判例汇编后再奏请皇帝批准,称为《决事比》,即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以后判案的根据。
- AI解释
《决事比》,这是中国古代法律术语之一,源自于汉代的一种法律规定。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汉朝时期,由于司法制度尚未完全成熟,为了处理一些难以直接依据律条解决的案件或纠纷,“决事比”应运而生。
“决事比”,字面意思为“决定事情的比较”。具体来说,它是指当面对某些无法直接套用法律条文的情况时,法官或者司法官员通过参照已有的案例、礼制以及国家政策进行裁决的方法。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法律规定的不足,并且使得判决更加公平合理。
造句
- 在那个年代,“决事比”是处理疑难案件的一种灵活手段。
- 这个案子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官只能通过“决事比”的方式来裁定。
- 历史学者研究了大量汉代档案,以了解当时是如何运用“决事比”来进行司法裁决的。
-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决事比”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机制。
- 面对复杂案件,古人往往借助于“决事比”的方式寻找解决之道。
请注意,《决事比》作为古代中国特有的概念,与现代法律体系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理解其含义及作用。
分词解释
决
jué
1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江疏河”。2 堤岸被水冲开:~口。溃~。3 断定,拿定主意:~定。~断。~计。~然。~胜。~议。犹豫不~。4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不后退。5 决定最后胜败:~赛。~战。6 执行死刑:处~。枪~。
事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
比
bǐ
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2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5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7 和,亲:~顺。8 及,等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