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旗制度的简介:

bā qí zhì dù
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组织基础上,初建黄、红、蓝、白四旗。1615年增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共为八旗。初建时兼有军事、行政、生产职能。后利用八旗军队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其生产意义渐小。清亡后瓦解。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为满洲部族民籍与军队相结合的组织。初编三百人为一牛录,设额真一人,后又定户籍、设八旗,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额真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设左右梅勒佐之,以各掌其户籍及军政。见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

《八旗制度》详细解释

八旗制度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军事控制和管理全国人口而设立的一种政治、军事和社会组织体系。这一制度起源于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期,至清初顺治年间正式形成,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来源与起源:八旗最初是由努尔哈赤根据其家族成员和亲信组成的军事单位发展而来的。起初只有四旗(正黄、正红、正蓝、镶白),后来随着战争规模扩大,逐渐扩充至八旗(在原有四旗基础上加上正白、镶黄、镶红、镶蓝)。每旗由数千至上万不等的士兵组成。

  2. 组织结构

  3. 八旗军分为步兵和骑兵两大类。步兵主要用于攻城拔寨,而骑兵则用于快速机动。
  4. 每个旗都有自己的指挥官(参领),以及各级别军官负责管理及执行命令。

  5. 社会分配制度:除了军事功能外,八旗还承担了清朝社会成员的身份划分和财产分配的角色。八旗成员及其家属享有某些特权,如优先入仕、减免赋税等。

  6. 职能与作用

  7. 军事方面,作为清军的核心力量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
  8. 社会管理方面,在人口登记、司法审判等方面发挥作用。

  9. 解散与发展:随着清朝统治的结束及现代化进程推进,八旗制度逐渐失去其原有意义并最终被废止。

造句

  1. 清朝初期,满洲贵族通过八旗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整个国家。
  2. 在八旗制度下,每个旗都由一位重要官员管理,并且每户家庭都需要为这些军队提供兵源和物资支持。
  3. 八旗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巩固其权力的关键手段之一。
  4. 八旗成员享有特殊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在清朝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声望。
  5. 随着历史的发展,八旗制度虽然逐渐衰落,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依然深远。

分词解释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