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族的拼音、解释、组词
乱族的简介:
luàn zú
1.指家族内部的淫乱。 2.搞乱亲族关系。
1.指家族内部的淫乱。 2.搞乱亲族关系。
- AI解释
在中文中,"乱族"这个词通常用于特定的历史或文学语境中,并不是日常用语。它常常涉及到古代中国的家族或者部落内部的混乱、叛乱等事件。“乱”在这里有“混乱”、“叛乱”的意思,“族”则指族群、家族或者部落。因此,“乱族”可以理解为某个群体内部发生了骚乱、叛乱或内讧,导致秩序大乱。
以下是五个使用“乱族”的造句例子:
- 史书记载,三国时期,魏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乱族事件”,导致了皇室内部的分裂。
- 在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中,某位帝王的儿子起兵反抗父亲,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乱族”现象。
- 这部历史小说中的情节围绕着一场家族内部争夺继承权引发的大规模内讧和“乱族”展开。
-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乱族”,统治者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家族或部落的团结与统一。
- 研究表明,“乱族”的现象在许多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下,“乱族”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上述例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而创作的,并不代表真实的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
分词解释
乱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族
zú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