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无遗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举无遗策的简介:

jǔ wú yí cè
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 AI解释

《举无遗策》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原文为“虽不能远睹,庶几以管窥天;设使国家有诛讨之役,吾方试卿筹策耳”。这里的“举”是施行、执行的意思,“无遗策”是指没有遗漏的策略。综合起来看,“举无遗策”可以引申为在处理事务或问题时能够全面考虑,不留后患,制定出非常周全有效的策略。

详细解释

  1. 出处:《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
  2. 含义:“举无遗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做决策或者处理问题时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没有遗漏之处,所提出的方案或策略是周全且有效的。

造句

  1. 在这次项目管理中,张经理表现得非常出色,他提出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说是《举无遗策》。
  2.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公司的李总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且提出的策略几乎达到了《举无遗策》的境界。
  3. 他的领导能力真是《举无遗策》,不仅能在危机中保持冷静,还能精准地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
  4. 在团队合作方面,王经理总是能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总能做到《举无遗策》。
  5. 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李华凭借其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工作中总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举无遗策》成了他处理事务的代名词。

分词解释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