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谛的简介:
èr dì
1.佛教语。指真谛和俗谛。凡随顺世俗,说现象之幻有,为俗谛。凡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二谛互相联系,为大乘佛教基本原则之一。
1.佛教语。指真谛和俗谛。凡随顺世俗,说现象之幻有,为俗谛。凡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二谛互相联系,为大乘佛教基本原则之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谓世俗谛和第一义谛。在非心智感官错乱下所认识到的真实状况,佛教依凡夫和圣人认知的差别,分世俗谛和第一义谛。世俗谛是指凡夫所认知的真实;第一义谛是指圣人所认知的真实。《中论》卷四:「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二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出现在大乘佛教以及一些密宗经典之中。这一术语源自梵文“dvaya-tattva”或“dvādhyātma”,在中文中有不同的译法和解释。通常,它指的是相对真理(世俗谛)与究竟真理(胜义谛)的区分。
详细解释
-
世俗谛:指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通常被认为是相对真实的、条件性的存在。这种认知是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社会常识建立起来的,虽然可以描述事物的存在状态,但并不能揭示其本质真相。
-
胜义谛:指超越一切言说思维的真实本质或本性,往往涉及到空性和般若智慧等高级概念,难以通过语言完全表达出来。在某些佛教派别中,这种真理被视为绝对的、不变的本质。
《二谛》的概念强调了从两个不同层面理解世界和存在的重要性——一方面要认识到世间现象的存在及其因果关系(世俗谛),另一方面也要洞察到超越表面现象的真实本质或空性(胜义谛)。
造句
- 在禅修的过程中,修行者不仅要观察物质世界的表象,更要领悟到更深层次的真理,即《二谛》中的胜义谛。
- 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认识到世间万物的存在及其因果关系,还在于理解其背后的空性本质,这正是佛教中所说的《二谛》思想。
- 当我们探讨宇宙的根本真相时,《二谛》理论帮助我们区分了现象世界和其内在的真实性质。
- 通过学习《二谛》,人们可以逐渐明白世间万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平和与解脱。
- 在《二谛》的指导下,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平衡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以及超验智慧的理解。
分词解释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