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服的简介:

wǔ fú/fù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 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五服》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用来表示亲属关系远近、尊卑差异的一种制度。在传统中国的宗法社会里,人们根据与某人的亲疏关系,被划分为五个等级: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些等级用以规范丧服的穿着和葬礼中的行为,以表达对不同亲属的哀悼程度。

  1. 斩衰(zhuǎn cuī):是最重的一种丧服形式,用于最亲近的亲属,如父母或祖父母去世时。
  2. 齐衰(qí cuī):次于斩衰,适用于较远的血亲关系,例如兄弟姐妹、伯父叔母等去世时使用。
  3. 大功(dà gōng):等级稍轻一些,用于表兄弟姐妹和孙子女等的关系死亡中。
  4. 小功(xiǎo gōng):再次一等,常用来表示曾祖父母或玄孙辈的死亡。
  5. 硟麻(sī má):是最轻的一种丧服,一般适用于更远的血亲关系或其他亲属关系。

五服制度的意义: 五服制不仅是传统中国礼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孝道和家庭伦理观念的认识。通过不同的等级和形式来区分与不同亲人的情感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从而强调了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尊重。

例句:

  1. 在古代中国,五服制度是衡量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准。
  2. 依照五服制度的规定,小功和缌麻之间仅相差一等,但却体现了对远亲的不同程度的尊敬。
  3. 现如今虽然不再严格遵循五服来安排丧葬事宜,但这一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文化记忆中。
  4. 古代文人常常在诗文中提到“五服”,表达他们对于家庭关系以及社会等级的理解。
  5. 五服制度不仅是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的产物,它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层次的独特认知。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fú,fù

1 衣裳:~装。制~。2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务。~刑。~兵役。4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不~水土。6 吃(药):内~。7 乘,用:~牛乘(chéng )马。8 姓。